2020年12月18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城市公共交通分會在山東省棗莊市隆重召開“2020年快速公交研究會學術研討會”,會議主題為“快速公交助推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來自全國各地公交企業100多人參加了會議。鹽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杭軍應邀作了《 打造高效便捷快速公交系統 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需求》的主題演講。
廖杭軍鹽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打造高效便捷快速公交系統 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需求
廖杭軍
一、鹽城公交發展概況
鹽城,一個令人打開心扉的地方,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位于江蘇東部、黃海之濱,下轄5縣5區1市。鹽城因鹽而名、因鹽而興,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582公里),最大的沿海灘涂,這里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這里走出了“北宋三相”“鹽城二喬”等先賢名家,鹽城黃海濕地于2019年7月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
長期以來,鹽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實施 公交優先發展城市戰略,突出提升公交出行便利性、快捷性,持續實施并完善 快速公交(BRT)系統,在規劃布局、設施建設、車輛裝備、運營服務等方面持續加大保障力度,公交競爭力和吸引力大幅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攀升。
鹽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的前身為鹽城市公共交通總公司,成立于1977年12月,2019年12月完成公司化改制,現隸屬于鹽城市交通投資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并保持相對獨立體系?,F有職工 2244 人,其中駕駛員 1404人。
公交車:1623臺,折合2036.9標臺,其中柴油車439臺,天然氣車輛140臺,油電混合車輛282臺,氣電混合車輛120臺,氫燃料電池車輛10臺,純電動車輛632臺,新能源車輛占正常營運車輛的 81.77%。
場站設施:現有停保場6個;停車場7個;樞紐站5個;首末站21個,合計場站39個,面積約 488.88畝。
公交線路 116條,線路總長度 2523.7公里,2019年客運里程達7247.99萬公里,客運總量1.35億人次。
截止目前, 鹽城BRT快速公交網絡的線路總長度250.5公里,BRT站臺70座,BRT專用道62.8公里,運營BRT公交車166輛,2019年BRT客運量達4200萬人次, 占市區公交客運總量的30%。
二、鹽城快速公交發展歷程
2010年5月1日,鹽城BRT一號線開通營運,這也是 江蘇省內繼常州后的第二條、長江以北的首條BRT線路,隨后BRT二號線(環線)及多條BRT支線相繼開通,逐步形成“ 一主一環多支”的鹽城快速公交系統,貫穿亭湖區、鹽都區、鹽南新區和經濟開發區,其便捷、經濟的運行方式逐漸成為市民出行首選的公共交通工具,BRT成為鹽城的靚麗名片和特色地標。
隨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2019年以來,鹽城又相繼開工建設 高架地面系統BRT環線項目,解放路、開放大道BRT站臺改造出新工程,并正在傾力打造 超級虛擬軌道交通線—SRT項目。目前,高架地面系統BRT環線一、二期已建成通車,SRT一號線預計年內投入試運行。今年上半年,由專業設計單位對市區公交線網進行了全面設計,市區BRT線網系統正在按照新設計方案優化調整,鹽城快速公交駛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公交分擔率由 2010年的5.6%提升至 2019年的22.6%。
三、鹽城快速公交系統建設理念
(一)層次分明、銜接一體
結合城市空間發展及客流分布特征,鹽城市圍繞市際公交一體化目標,系統制定了公交快速走廊建設計劃,形成了“ 城市客流主走廊、城市客流次走廊、市域客流走廊”三級公交快速廊道。
其中“ 兩縱兩橫、軸向貫通”(包括青年路、新都路、解放路、開放大道)的城市公交客流主廊道,采用 全天候路中式封閉專用道,配套智能信息化站臺等設施。
“ 三橫四縱”城市公交次廊道則采用全天路側開放式專用道,可兼容常規公交線路,實現“同站同側”換乘,讓公交路權優先真正落到實處。
在城市高架路的東環路、西環路、南環路、北環路及周邊國省道布局了“ 環形放射”的市域客流廊道,同步建設城鄉區域換乘公交樞紐錨固城鄉公交線路,實現了市域周邊城鎮及各縣的城鄉公交網絡與城市骨干BRT網絡一體化無縫銜接。
同步公交快速走廊及公交樞紐體系的建設,著力構建“ 環線+主線+支線”的 層次分明、功能完備、一體銜接、城鄉統籌BRT服務網絡體系。
(二)讓道于民、融合發展
主廊道BRT和環線BRT的站臺全部采用 路中式站臺設計,其中,高架地面系統BRT環線站臺建設 不占用社會道路資源,其站臺主要 利用內環高架中分帶空間建成,盡量節約道路資源,讓道于民。
此外,路中式站臺實現BRT和普通公交的融合發展。常規公交線路同步調整經停高架環線BRT站臺,提升公交專用道和BRT站臺利用效率,實現BRT與普通公交之間“ 同站多線雙向”無縫換乘,既將道路兩側道路資源讓于社會公眾,又方便市民換乘。
(三)節約成本、提升效益
除公交客流主廊道BRT站臺為有人值守站臺外,客流次廊道BRT站臺均采取 無人值守模式,采取乘客上車刷卡,并實行 一小時內換乘一次免費的政策,鼓勵市民換乘出行、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市民獲得感的再平衡,勞動力成本大大節約。
四、鹽城快速公交建設亮點
解放路BRT新站臺充分展現鹽城本土文化及現代化城市風貌,整體外觀設計上以 海鹽晶體為出發點,通過提煉海鹽晶體網格和海水的圓潤,在建筑形體上相互融合,富有濃厚的“人文氣息”;內部設計上,融入了以麋鹿、丹頂鶴等地方特色元素,凸顯了“ 水綠鹽城”的色彩特征,站臺內部隨處可見的以“ 丹頂鶴和麋鹿”造型為藍本的快速公交LOGO,站臺整體設計既體現鹽城地方人文特色又極具時代氣息。
BRT站臺在設計理念上不局限于只作為服務乘客出行的載體,更滿足了市民休閑娛樂的需求,在站臺尾部設置了露天式“ 吧臺”,栽植了景觀樹,供市民休閑休憩,成為一道特色的風景線。此外,拓展公交服務內涵、試水BRT站臺經濟,讓政府放心工程“ 永源放心早餐”入駐BRT站臺,讓市民乘坐BRT出行和解決早餐問題“兩不誤”, 使得BRT站臺成為集服務市民出行、餐飲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載體,探索實踐經濟效益和服務出行的雙贏實踐。
信息服務系統:通過站臺電子站牌、語音報站系統、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提供出行車輛信息。
誘導發布系統:安裝誘導發布屏,用于發布擁堵信息、管控信息、通知信息等,提升車輛通行效率。
公交優先系統:利用多種技術手段,實現高精度位置數據實時上傳、軌跡追蹤、公交車輛的優先通行。
客流統計系統:實時統計客流信息,根據客流情況調整發車間隔等。
站臺安裝觸摸式 多媒體電子顯示屏,顯示車輛到站、運營情況等信息,電子屏接入實時公交系統,市民可自主查詢市區所有公交線路實時運行情況、線路換乘方案等信息;此外,通過 數字廣播系統,在播放到發車輛信息的同時,可實現實現調度中心與站臺、站臺與站臺之間對講通話功能,公交出行科技感十足。
五、互融共進的SRT、BRT、普通公交
今年以來,鹽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 SRT(Super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示范產業,鹽城公交與西南交大、中車株機公司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具有鹽城特色的超級虛擬軌道快運系統。SRT車輛是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全球首創,以地面虛擬軌道導向運行的超軌列車(車長約36米),融合了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優點,集“ 低成本、中運量、智能、環保、便捷”于一身,是介于有軌電車與BRT之間的新型軌道交通系統,也是新一代5G智能城市軌道交通產品。SRT無需鋪設鋼軌,通過北斗導航系統和視頻導向沿虛擬軌道運行,全線設置公交專用道和信號優先系統,具有 無污染、無噪音、載客大、低成本、建設流程短等特點。
車輛特征
結構: 一般采用四節組兩動兩拖布置,前后 2個司機室,可實現折返功能
車輪:采用膠輪承載,具有公交車的靈活性;車輪隨動技術,可實現軌跡自動跟隨能耗:采用錳酸鋰電池作為基本動力源,最快1分鐘可充電12度
當前,國內有宜昌、株洲等城市開通了類似線路,鹽城正在抓緊建設的超級虛擬軌道交通線—SRT一號線與他們的最大區別,在于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了SRT與BRT及普通公交的融合發展問題。
SRT項目在頂層設計時, 統籌思考SRT與BRT、普通公交融合發展問題,實現了“ 站臺標準融合、安全設施融合、交安工程融合、調度監管融合”四個融合。
站臺融合:SRT車輛與現有BRT站臺標準融合,站臺共用,提高站臺利用率和換乘便捷度;SRT車輛兼容BRT站臺現有安全門標準與協議,實現SRT車輛與站臺安全門的無縫對接。
安全設施融合:SRT車輛的安全設施配置參照并高于BRT車輛,研發了360°全景主動安全預警系統,配置了自動噴淋消防系統、一鍵破玻裝置、車輛內置駕駛區防護隔離設施、電池箱滅火裝置等專用安全設施,充分滿足城市公共汽電車車輛相關規范要求。無需額外預埋感應設備,通過導向標線,實現輔助駕駛
交安工程融合:SRT交安標志僅在原標志上 增加SRT標志,位置尺寸均不改變;地面標線僅增加 SRT虛擬軌道標線,采用現有樣式;SRT 運營信息統一接入公交調度指揮中心,與現有公交調度指揮系統融合;車輛狀態、線路組織、安全監管、信號優先融合公交系統,實行 統一管理。
調度監管融合:SRT運營時間、運營編組、發車間隔、行車應急組織及安全監管,納入公交運營調度系統和安全監管平臺,實現SRT與BRT、普通公交運營調度和安全監管的有機融合。
結束語
公交優先就是百姓優先,鹽城公交將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創建江蘇省公交優先示范城市為契機,全面優化提升公交線網體系,推進多種公共交通組織形式融合發展,全力服務人民群眾高品質出行,奮力書寫新時期鹽城公交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