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式公交發展對策研究
黎聯光
摘要:區別于傳統公交運營服務模式,輔助式公交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創新服務模式,可以提升公交快速、便捷、舒適等服務品質,滿足乘客多層次、多元化、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創新嘗試和有益補充。本文以滿足乘客出行需求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輔助式公交的功能定位和發展對策,針對傳統公交企業的創新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公共交通,多樣化服務,發展對策
Abstract: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ublic transport operation service mode, the auxiliary public transport, as an innovative service mode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can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of rapid, convenient and comfortable public transport, meet the multi-level, diversified and diversified travel needs of passengers, and is an innovative attempt and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 urban public transport. This paper takes meeting the travel needs of passeng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functional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auxiliary public transport,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ublic transport enterprises.
一、引言
隨著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市民出行需求呈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發展趨勢,與傳統公交單一化、均質化的服務模式之間的錯配愈發加深,造成了個體機動出行(私家車、網約車、電動自行車等)快速増長現象。
近年來,以乘客需求為導向,國內外不斷涌現運營模式多樣的非傳統公交服務,并逐步形成了以輔助式公交為統稱的新型交通服務。輔助式公交是一種介于傳統公交與私人小汽車之間的合乘型交通服務模式,其運營組織模式區別于傳統公交,可采用固定、非固定、固定與非固定相結合的車站、線路和時刻表,可根據客流需求靈活組織或量身定制的一種交通服務方式。從運營模式劃分來看包括定制公交、輔助公交、接駁公交、需求響應公交等多種形式。通過采用比傳統公交更靈活的運營計劃、線路、??空?、服務標準等滿足特定目標群體個性化的出行需求,既具有出租車運輸的服務靈活性,又具備常規公交相對集約、優惠等優點,以在相同時間段內匯集相同出行點、相同出行品質要求出行需求為總體目標,出行費用(除政府公益性指定服務外)往往高于傳統公交,但又低于出租車及私人駕車出行,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財政負擔、低土地占用、相對較低的個人出行成本、高服務品質和高效”的特征。
二、傳統公交發展困境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民對交通出行費用的敏感性在降低,公交乘車優惠和傳統公交服務的刺激作用在逐步消退,轉而對交通出行的便捷性、舒適性等出行品質提出更高要求。同時,隨著社會經濟和人口的不斷發展,各大城市已步入城鎮化和機動化快速發展時期,交通需求呈機動化、多樣化快速增長趨勢,使得滴滴快車、電動自行車、私家小車等替代品得到快速增長。傳統公交的單一化、均質化服務模式在新的交通出行競爭中處于劣勢,國內大多數城市公交自2015年以來普遍出現了公交客運量持續下降趨勢(每年同比下降5%-10%)。
三、國內外研究情況
歐美國家關注到老年人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無法便捷到達公交站點,而且隨著城市老齡化加速,問題日益突出。對此,國外許多運輸機構提出了包括提供定時運輸和需求響應服務等服務方案(如個性化快速交通或撥召服務dial a ride),來解決特殊人群和交通不便利區域的公交出行問題。這些方案大多有一個共同點,均是試圖使交通服務變得更具靈活性,以服務更加復雜的、自發的、無固定形態的出行需求。
同時,國內許多城市也意識到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傳統公交的發展已經很難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所以城市交通主管部門、公交企業也開始組織規劃輔助公交。特別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公交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大大提速,不少運營輔助公交的互聯網公司紛紛參與國內這一領域,實現了政府倡導、市場競爭的輔助公交發展局面。
張曉春研究分析了香港、新加坡的公交成功發展經驗,提出如何應用MaaS系統做好公交出行鏈條化的整合工作[1]。王健等研究分析乘客出行時間窗約束的多條定制公交線路車輛調度方法,提出乘客出行站點合拼方法和定制公交車輛調度優化模型[2]。易星基于用戶需求,提出了城市公交調度的算法研究和運營調度優化模式[3]。吳哲維等利用信息技術,探究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定制公交組織管理和線路運營,有效補充傳統公交服務的不足[4]。于維佳等調研中國公共交通發展狀況,就國內發展需求-響應型定制公交的進行了研究和分析[5]。Fariya Sharmeen等以荷蘭一家傳統公交企業為例,以客戶為導向,加強數字化和價值創造,實現商業模式轉變,并結合新興業務對整個產品和流程管理等實施變革[6]。通過各渠道調查研究獲悉,各試驗者基于“互聯網+”技術支持下,提出了輔助公交的發展策略,配以研究輔助公交平臺的內容和功能設置,實現以“個體的差異,有組織的聯合”方式,集中和歸約用戶出行需求,細分公交服務層次,讓市民能通過便捷實用的途徑,得到多層次出行的良好體驗,給社會大眾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
五、發展輔助式公交對策建議
(一)夯實發展基礎
輔助式公交要取得良好的效益,需要滿足乘客、企業以及社會三方面利益,因此,應全面研究分析各種輔助式公交系統的成本效益,提高各交通方式相互銜接與融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避免人員和車輛等公交資源浪費,以促進形成良好的票價機制,減少政府、企業和乘客的經濟負擔??梢岳么髷祿治黾夹g對輔助式公交需求調研,在充分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探索服務模式創新,并制定運營標準和應急預案等一系列措施。同時,要對輔助式公交的駕駛員等相關人才的培養進行探究,為輔助式公交實際運營服務提供人才基礎。
(二)完善信息化配套建設
常規公交的開行方式可以歸結為:先有服務、再有客戶,即新線路開通后再通過宣傳推廣渠道吸引乘客上車。而輔助式公交不同,往往是事先通過乘客需求收集并分析后,規劃設計輔助式公交運營服務安排和組織開通線路。輔助式公交的開行服務模式決定了必須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搭建輔助式公交需求收集、出行服務、服務保障、運營管理等綜合平臺,幫助市民獲得服務、幫助企業提供服務、幫助政府監管服務。信息化技術引領輔助式公交服務管理,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實現乘客需求的提升,通過出行OD聚合和時間聚合,自動規劃匹配線路,為乘客提供快速直達舒適服務,實現需求和供給精準匹配。
(三)創新運營調度方式
輔助式公交要實現經濟效益,必須滿足較低的運輸成本和較高的客運量及收入。因此,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歷史公交調度記錄及歷史客流量數據進行挖掘分析,以乘客出行需求分析為基礎,建立輔助式公交智能調度和線路優化模型,分析出行客流需求與供給承載能力,構建診斷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實時客流及車輛運行情況進行實時智能調度,實現輔助式公交的運營線路規劃和實時調度智能化,以彌補常規公交運力不足或覆蓋不到位。如線路開通和運力調配方面,大數據分析通過城市人口的流動情況對比常規公交線路情況,挖掘潛在輔助式公交線路;大數據分析通過輔助式公交沿線乘客出行規律分析,幫助其合理調度運力,早晚高峰大小車配置、發車間隔長短、行車線路規劃等。
(四)增強市民出行服務獲得感
通過前述建議措施實施,既能實現輔助式公交的可感知、可運營、可管理,又能面向市民提供可計算的智能出行服務網絡,提升了公交出行品質和競爭力,將直接提升出行人群的乘車感受,甚至能做到“湊一波即可出行”等定制化出行服務體驗,將會吸引更多的乘客選擇輔助式公交出行。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公交企業可協調交通主管部門逐步整合各類交通出行方式,形成Maas“一體化”出行服務體系,共同滿足市民出行需求,最終形成企業、乘客相互促進共同增長的良性循環。
(五)借助新技術手段做好商業推廣
好的項目離不開成功的商業推廣,甚至可以說推廣的一定程度決定了項目的成敗。輔助式公交要快速普及推廣需要借助新技術手段和新思維方式的市場推廣方案。如市場調研測試階段,可進行小范圍測試,不做大型推廣活動,在特定的區域或人群中做宣傳。線上推廣: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線上手段曝光、轉發。線下推廣:在受眾人群密集的地方,開展地推。線上的大規模問卷調查和線下特定人群的問卷調查,進行市場情況的采樣。
到市場培育階段,可通過大型活動開通一些公益性的臨時輔助式公交專線,讓市民體驗并認識輔助式公交。線上推廣:在主流媒體的微信公眾號、微視頻等進行軟文推廣,通過合作企業的網上平臺進行宣傳,保持一定的曝光率。線下推廣:活動現場的地推活動,可以和廣播電視臺、報紙等當地的傳統媒體合作宣傳。通過這些手段讓廣大市民逐步認識并了解輔助式公交,再到接受這種新型的出行方式。
六、結論
輔助式公交能夠滿足乘客多元化、個性化出行需求;信息化技術為引領能夠提升公交服務質量,有效提高公交機動化分擔率,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減少大氣污染;輔助式公交信息化服務管理體系成為公交服務轉型升級和提升公交企業服務水平的重要推手。公交企業可以通過實施差異化戰略,借助新技術手段和新思維方式去運作輔助式公交新業務,可以較好地滿足市民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從而提高公交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提升。
七、參考文獻
[1] 張曉春.深圳公交發展模式思考及MaaS探索[J].交通與港航,2019(4):5-11.
[2] 王健,曹陽,王運豪.考慮出行時間窗的定制公交線路車輛調度方法[J].中國公路學報,2018(5):143-150.
[3] 易星.基于用戶需求的城市公交調度算法研究[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8(4):129-131+135.
[4] 吳哲維,武裝.“互聯網+”背景下需求響應型定制公交服務模式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9(14):54-55.
[5] 于維佳,郭明鳳,王清華,王薇,黃瑞寧.關于需求-響應型定制公交的探析[J].中國市場,2019(25):87-88.
[6] Fariya Sharmeen,Denise Drost,Henk Meurs.A business model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intra-firm transitions:From traditional to flexibl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20(83):1-9.
相關鏈接